记者第一次采访申草,是他向丰原生化发出质疑的去年七月,当时他接到的恐吓电话很多,甚至有人威胁他的生命,当时的他有些焦虑和急躁。面对威胁,时隔一年申草会不会退缩?还是另有选择?
面对记者的提问,申草已经远离了焦躁和不安,而是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研究上市公司财报是我多年的兴趣和研究方向,不能因为有人威胁就放弃。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错报,经历了六年的洗礼,我最大的感受是凡事都有风险,受到威胁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申草的“财务侦探”生活
“从2001年8月起整整六年的财务侦探生活,虽然很累,但也很有成就感:在被我们质疑的上百家上市公司中,有九家已退市,另外有三十多家报出巨额亏损、ST或被立案调查,中国还没有一个民间组织能发现如此之多涉嫌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我们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一道独特亮丽风景线。”申草对财务侦探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狗和狼,狼嗅觉敏锐,善于捕捉机会,时时刻刻在注视着它们的目标,但是却凶猛富于攻击性,但数量越来越少;而狗由于温顺深得人们的喜爱。然而股市却不能缺少嗅觉敏锐的狼,不能忽视狼的价值。大自然有其维持自身平衡的机制,股市同样需要自身的平衡,这也是申草即便备受争议,也甘愿当一名侦探的初衷。
申草虽然没有燕子李三的轻功,却在股市获得了“财务杀手”的雅号。他来无踪去无影,却在网络的天地里投下了一枚枚重磅炸弹,他不显山不露水,却令上市公司的老总暴跳如雷,之后不得不仔细研读他的专栏文章,转而重新审视公司的公告。
不放过蛛丝马迹
2001年刚出道的申草,发现了一个很简单的财务侦查手法:关注上市公司的应交税金科目,如果余额非常大,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则极可能有诈。申草据此发现了多家涉嫌财务舞弊的公司,他的发现得到了证监会的认可,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融资时必须附报纳税材料。
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申草运用税负的反舞弊规律公诸于众之后,上市公司开始规避,绕开这个雷区。而申草的反舞弊又点了上市公司造假的另一个死穴。
“一般公司只要有造假就可能有破绽,循着上市公司对外公开信息,机敏的侦探会把破绽找出来,而不是被上市公司牵着鼻子走。”通过分析几个被证监会查处的案例,申草发现了四大“现金陷阱”。“2005年底我们发现一些上市公司的现金存在反常,存在虚构现金、隐瞒现金受限等问题。我们用概括出来的四大‘现金陷阱’去检测上市公司,在短时间内能迅速发现问题,像锦化氯碱我们只花了5秒钟。我们据此发现了数十家涉嫌现金舞弊的公司,并在媒体上公开指控其涉嫌财务造假,在我们提出质疑之后,有十来家公司很快就在年报或临时报告中承认做假。”
2006年也成了上市公司清欠年,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不还将承担刑事责任,一些责任人也被公安机关法办,在这种压力下,不少公司玩隐瞒占资、占资假还的猫腻被揭穿。“发现现金陷阱的规律是我六年来最大的收获。”提起财务侦查的一篇篇力作,申草直言:“没有影响力、没有杀伤力的文章即使发表也是失败。我们不喜欢媒体将我们和打假的王海联系起来,我们研究是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是公司外部治理的一份子。”申草认为他们的研究是一种学术及实务相结合的研究,在他们发现实务中存在大量现金舞弊后,监管层已要求审计师在年报审计时必须对贷款卡进行查询,这促进了审计实务的完善。
申草多年来财务侦查的分析思路基本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管齐下,但在运用“自上而下”时也犯了偏见性错误。如在寻找丰原生化的造假破绽中,开始从行业困境去推导其企业困境,尽管事后证明判断是对的,但也犯了概念性的错误。“之所以犯这个错误是因为对行业分析不够,例如早期对海螺型材的质疑,由于对整个型材行业不了解,单纯通过财务数据去推理,而忽视了实务的复杂性及数据可能存在的错误,更对整体不了解,错误地以为高收益、高成长都是不正常的,事实上,股价一年之内上涨十倍在国外也发生过,业绩涨十倍如今在国内也频频上演,百分之百的净资产回报率在某些情况上也有可能发生。虽然丰原最终还是被重组了,我还是总结了自己的教训。”申草并不隐讳。
“我以前发现的规律在牛市中不太适用,这是因为在大牛市的时候,上市公司会通过炒股或融资得到充沛的资金,由于资金充裕,资金链条轻易不会断。中国股市从1000点飞涨到6000多点,但是股市总会有波峰和波谷,处于波峰的时期,上市公司也有压力,就是顺着大牛市的走势往上走,业绩也要搞上去,也要包装出非常利润,这种现象很普遍。可是熊市一来,一些上市公司就像断了奶的孩子从波峰跌到波谷,难于招架,大潮退后,留在沙滩上的鱼虾就很难再回到海里了。美国的安然事件以及一些丑闻都是在熊市里显现的。”牛市造假、熊市曝光,申草预言,中国将很快迎来新一轮的财务舞弊高潮。
财务侦探需要制度激励
谈到财务侦探的数量少之又少,申草说:“中国缺少的并不是反舞弊的人才,而是激励机制。国内有很多优秀的证券分析师和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得相当准,可是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很难吸引他们加入到反舞弊的行列中来,有买方分析师就应该有卖方分析师,甚至应该有独立的第三方分析师,这样才能制衡。外部公司治理体系的建立,其实除了证监会监管力量还需要民间制衡力量,这在我国是极其薄弱的。发达国家有做空机制,有一些专门发现舞弊的做空分析师,有很好的激励反舞弊机制,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会发挥极为积极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声音沙哑的申草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看得很透,“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处于强势,CPA及独立董事独立性得不到保证,公司治理的失衡根源在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太强了,缺乏合理的制约机制。”
财务侦探对上市公司而言不是“锦上添花”,而是“落井下石”,所以往往惹来非议,但申草坚信这样一个力量的存在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有利的。他在等待中国做空机制的出台,对于财务侦探这支并不壮大的队伍,申草希望更多的同伴加入,这样他才不会孤独,特立独行的人同样需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