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中国制造成本攀高 低廉程度全球排行跌至第六
发布日期:2010/2/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Linda 阅读次数:2185次

    中国制造的成本竞争优势在逐步削弱,美国咨询公司Aplixpartners昨日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制造成本低廉程度的排行榜上,中国从2008年的第4位跌至2009年的第6位,排在中国之前的依次是墨西哥、印度、越南、俄罗斯、罗马尼亚。

  其中,俄罗斯与罗马尼亚的成本竞争力得益于汇率的波动,这两国的货币贬值幅度比美元更厉害。而美国本身的制造业成本竞争力也在下滑,从去年的第5位跌至第8位。

  “毫无疑问,过去一年中经济发展与美国制造业背道而驰,这项研究表明,尽管美国劳动生产力有所提高,但环顾全球,不论是作为美国的外包地或是美国公司的竞争对手,都变得更加难以应付。”Aplixpartners董事总经理兼上海办公室主任罗曼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考量体系来自于几项主要的指标:汇率、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原材料成本、库存成本、固定设备成本、经常性开支和税收。上述因素综合起来发挥作用,使得不同国家在装配零件和制造总成本上出现差异。

  中国制造成本的上涨主要在于以下4个因素:人民币较之美元的汇率变化;在物流方面的费用增加;存货及仓储成本的提升;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随着这些因素的上涨,如果以“美国制造”成本为1计算,“中国制造”的成本已经从2005年0.75上升至2008年的0.95以上,2009年则为0.8。与此同时,墨西哥和印度仍保持着制造成本的稳定,自2005年以来一直维持在0.8附近。

  让墨西哥保持竞争力的原因在于灵活的汇率政策,以及在原材料和物流方面的优势;印度则以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保持着第二的位置,同时,疲软的印度卢比抵消了运输和存货成本增长带来的压力。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劳动力、运输和汇率是评估制造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其他经常性开支也能产生巨大影响,例如电价、税收和制造成本在不同国家之间都有很大差异。”罗曼表示,在很多“低成本”国家中,固定设备和工具加工等的价格实质比美国要高,因为它们大部分依赖进口。

  从整个亚洲来看,印度、越南、韩国甚至新加坡都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些国家在制造业的不同层面与中国展开竞争,正在进行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中国,面临着其亚洲“兄弟”最强有力的挑战。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美国制造的复兴 [2013-12-13]
再见,低价策略 [2013-03-29]
“中国制造”面临五大软肋 企业大而不强 [2010-10-11]
美拟加强反倾销规则 中国制造或成目标 [2010-08-30]
中国制造靠什么参与“供应链战争”? [2010-08-16]
关键字搜索: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