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正文
多家银行免费项目变收费 引发金融业垄断质疑
发布日期:2013/12/9 来源:新华网 编辑:Gary 阅读次数:2668次

  “每个月2块钱也不多,但本来不收费的现在要收费,还是觉得银行有点不厚道。”农行一名客户表示,年终到来,消费者所习惯的一些银行免费服务正在接二连三地悄然消失。
  “免费午餐”步入尾声
  近日,不少银行不约而同地发出公告,声称将对部分业务予以收费:12月1日起,农行开始收取每月2元的短信通知服务费;12月16日起,光大银行将IC借记卡工本费收费标准调整为:普卡20元、金卡10元、白金卡、钻石卡免费;从2014年起,兴业银行将对IC借记卡开卡和换卡收取每张20元的工本费;2014年4月起,招商银行将对部分地区日均资产不足5万元的金卡客户收取每卡每月10元的账户管理费……
  事实上,银行服务项目“免费变收费”并不新鲜,从过去按户头收费,到后来提款、提现收费,再后来异地转账收费,到现在办卡、短信通知也都要收费,小额账户管理费、信用卡挂失手续费、账单打印费等收费名目更是令消费者目不暇接。
  银监会曾对刷卡手续费等开展过专项整治,并规定银行收费价目必须同时在官网和网点公示,一系列措施看似声势浩大,但大有“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意味,银行定价权也因为公示环节而披上了“公布即合理”的外衣。
  从短信通知服务费,到IC借记卡费、账户管理费,在消费者“这也要收费?”的质疑声中,银行的“免费午餐”步入了尾声。
  “看不懂”却又“挥不去”的账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来自民营银行和海外银行的冲击,都对银行的市场把控能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提出了挑战,存贷利息差利润不断收窄。”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说,中间业务是一个不错的业绩突破口,因此不少银行都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不约而同的收费项目正印证了这一点。
  中航证券根据此前上市银行三季报的数据整理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共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401.72亿元,同比增长27.67%,增速大大高于当季上市银行13%的净利润增速。此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31%、58.64%和60.63%。
  有银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有些银行项目过去不收费,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培育市场和扩大客户,实际上银行为此垫付了业务成本。客户市场打开之后再收费倒也符合商业策略的惯例。以金融IC卡为例,其制卡成本是磁条卡的数倍,再加上宣传推广费用、设备改造费用,银行确实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银行收费倒也无可厚非。
  但在不少消费者看来,银行收费项目是一笔“看不懂”却又“挥不去”的账。“掌握话语权的银行对于服务项目定价‘呼风唤雨’,我们却只能被动接受,告知但没商量,也不知道费用如何测算得出。”广州农行卡客户赵倩对此深表疑虑。
  金融消费秩序亟待构筑
  “收费明目繁冗复杂、收费标准参差不齐、费用调整肆意进行等乱象折射出我国银行业监管不严、金融业垄断等深层问题。”边晓瑜说,银监会要加大对银行收费工作的监管、惩处力度,同时利用竞争机制倒逼银行在收费定价上更加审慎,让消费者“用脚投票”。
  此外,要营造健康的金融环境和建立公平的金融秩序。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邓于君认为,银监会、物价局等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对部分收费项目予以审核,让银行收费有章可循,如就短信费而言,通讯部门是如何对银行收取的、成本的组成部分、定价是否以真实成本为依据等环节和问题,应该及时对外发布,让客户能够及时知悉。
  而消费者自身也要对银行项目有所了解和认识,提前预知,不要等到真正受到损失时才喊“冤”。
  2013年8月30日,银监会发布了《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金融服务收费的各项规定,披露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得随意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我国银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性质的法规出台,意味着银行收费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但具体的细则和措施还有待明确,如乱收费的银行会受到何种处罚。”邓于君说,建立成熟的金融消费秩序,才能使得没有话语权和议价能力的普通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涉农贷款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2018-09-12]
关于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2018-09-05]
多地银行储户存款频丢失 专家:银行脱不了干系 [2015-01-22]
高利贷圈内元老级人物收手 称银行被骗的钱真不少 [2015-01-21]
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的通知 [2015-01-15]
关键字搜索: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