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税收风险的防范与筹划案例分析
发布日期:2007/7/29 来源: 编辑:Twins 阅读次数:3426次
[打印]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对涉税风险重视不够。近年来,涉税风险才逐渐得到企业的重视。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案例来说明税收风险的防范与筹划问题:

  (1)政策信息风险。涉税信息不完全对纳税人来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我国税收政策法规众多,且变动频繁,经营者和财务人员由于精力和能力所限,不可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所有政策法规,纳税信息滞后,导致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一种外生性风险。

  [案例一]山东秦池酒厂的衰败

  “秦池”的倒闭与两条税收政策信息密不可分:其一是2001年5月 1日,财税字[2001]84文规定: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酒和酒精为原料生产的酒不得抵扣已纳的消费税;其二是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对白酒业进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按出厂价25%和15%的税率从价征收消费税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仅因为这两条信息没有应用好,使得本来就高负债经营的酒厂流动资金发生了重大问题,从而使该酒厂迅速走向破产。

  通过对这些政策信息的分析可以提出几条有效的策略来化解这些税收风险。策略一,秦池酒厂若平时关注税收政策走向,提前得知这一动向(在该政策正式出台的半年前已经传出税务机关想利用税收工具来打击假酒),减少勾兑酒,或采取收购上游的勾兑酒厂的战略,完全可以使勾兑酒不允许抵扣这一政策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影响大大降低。策略二,当得知白酒将要实行从价和从量双重计征时,应提前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本厂生产的酒的品质,转向高档酒的生产,则可以大大降低从量计征带来的相对税收负担的增加。

  (2)业务流程风险。对业已存在的税收政策,很多企业不会利用,由于业务流程不合理享受不到应该享受的优惠,导致多缴税。

  [案例二]安徽某板材厂业务流程的调整

  安徽某板材厂为马来西亚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生产高档板材。其原材料有1/3来自其自己的原材料基地,他们在长江沿岸征收20万亩荒山作为其原料基地;另外2/3则向当地乡政府的收购站购买,收购站从农民手中收购。这是企业主要的业务流程。但由于该企业没有将自身的业务流程与税收政策结合起来,企业只享受到了有限的税收优惠政策。另外,企业在生产板材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下脚料,企业用这些原料生产出压缩的纤维板,但财务人员并没有将其分开核算。

  通过对这家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提出几条改进业务流程的策略,帮助其通过业务流程的调整获得税收上的收益。第一,我国现行税法对在长江沿岸荒山种植树木的环保行为给予了八项税收优惠,但要求必须是林业生产型企业。为了将企业的业务流与税收政策结合,建议企业将生产基地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成立单独的林业生产型企业,再以市场价格将原材料卖给加工企业。第二,税法规定只有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农副产品才可以享受13%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而这家企业因从当地乡政府手中采购原材料,所以无法享受进项税额的抵扣政策,建议该企业从解决就业角度出发,将收购站的人员吸纳为本企业员工,同时将收购站变成本企业的派出机构(兼并收购站),这样则变成企业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农副产品,从而可以顺利地享受13%的进项税抵扣政策。第三,可将下脚料生产的纤维板分开核算,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可以免予征收。可见,企业不合理的业务流程中常常隐藏着巨大的多缴税的风险。

  当然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其他类型的税收风险,这里仅是抛砖引玉地举出两种类型税收风险与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